下半年的股市何去何從,或是全球經濟已從滯脹過渡至衰退,我們沒有水晶球,但做投資決定,一切都是回到基本因素。投資股票,不外乎是要選那些有良好的現金流、負債比率低、有持續盈利的業務模式、股息率吸引和業務有強大的護城河的公司,用這些標準來篩選,不難發現最終的結果還是那些國企、央企甚至是畢非德的愛股。
撰文:陸庭龍
科技股表現令人唏噓
五一黃金周假期後,市場迎來了「中特估」概念。內地券商大力吹捧具有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概念股如內銀、內險、電訊、基建和資源類股份。自年初至5月上旬,中石油(00857)股價上升52%,中海油(00883)升28%,中移動(00941)升29%,聯通(00762)升32%,中國中鐵(00390)升37%,中國鐵建(01186)升45%,中國神華(01088)升24%,內銀和內險股平均升幅為10%。反觀同期一眾科技和新經濟板塊的表現只能以唏噓來形容,阿里巴巴(09988)跌5.8%,騰訊(00700)沒有升跌,美團(03690)跌27%,京東(09618)跌39%,金蝶國際(00268)跌30%。事實證明買入中字頭的國企股是不錯的投資決定。
這個概念在下半年仍然有效嗎?聯儲局自年初至5月已加息三次,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5%至5.25%,這個由去年3月啟動的加息周期在14個月內,加息的幅度達到5%。以過去60年來聯儲局利率變化的周期來判斷,除了1980年代的惡性通脹時期外,這次周期內加息幅度應該足夠甚至可以說是偏多。美國在3月至5月份內發生數宗銀行危機,Signature Bank、SVB及第一共和銀行由FDIC聯邦存款保險局接管及出售,加劇了貨幣緊縮的效應。今天銀行危機仍未解除,因為大多數地區性及中小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內依舊存有大量潛在虧損的證券,只是未有發生大規模爆破而已。
家族辦公室淨沽出股票
坦白說,我們都給聯儲局、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騙了,他們不斷加息來壓低通脹,用通脹來遮掩經濟衰退的存在。官方報告沒有片言隻語提及滯脹Stagflation,滯脹就是一個拼盤,通脹和衰退都在盤中,而不是分開上桌的兩道菜。中央銀行和政府的立場就像企業管理層,報喜不報憂,總是想在任內交出亮麗的業績報告,不要讓壞賬和潛在虧損影響業績。在滯脹或衰退的估值下,我相信環球股市絕對不是處於現水平,股市指數會較現時低20%。央行的貨幣政策應付不了滯脹,只能先處理通脹,然後才面對衰退。經濟衰退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已經發生了,至於是否如聯儲局官員所說的只是溫和衰退,誰也說不準。我對聯儲局關於經濟衰退的言論有所保留,因為他過往常常誤判或對真實情況閃爍其詞。
——節錄自6月信報財經月刊《數碼人幣調控經濟》